【宋慶齡】保衛中國同盟與一碗飯運動
自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日爆發全面戰爭,不少難民開始由中國進入香港。來到香港還有一班中國上流人士及文化人,為了幫助一班難民及受傷國軍,他們紛紛組織慈善機構以籌募資金。當中包括孫中山夫人宋慶齡於1938年在香港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為了籌組抗日資金,「保盟」使出的方法層出不窮,1941年他們想到「賣飯」,推動「一碗飯運動」。
最早舉辦「一碗飯運動」其實不是「保盟」和宋慶齡,而是美國舊金山華僑在1938年倡議捐一碗飯的錢給中國國軍及難民,反應十分熱烈,甚至得到美國陸軍將領狄奧多·羅斯福三世(即總統狄奧多·羅斯福之孫)支持。
看到美國「一碗飯運動」成功,宋慶齡亦有樣學樣,籌辦「一碗飯運動委員會」,由立法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羅文錦當主席、司徒永覺夫人為副主席。(司徒永覺的故事在此)不過港版的「一碗飯運動」並不是捐飯錢,而是發售一萬張代用券。每張代用券售價為2元,當時2元已經可以吃一餐佳餚,但卻只能在參加的飯店換領一個炒飯。宋慶齡預計收入為兩萬元,全數捐給「中國工業合作協會」。
1941年7月,宋慶齡在灣仔英京酒家進行「一碗飯運動」開幕典禮。不少中外名流都是典禮的座上客,有駐港陸軍司令賈乃錫、海軍司令哥連臣、醫務總監司徒永覺,還有港督羅富國送禮到賀。
中環威靈頓街麗山餐室老闆溫梓明深明愛國這回事是「執輸行頭慘過敗家」,於是一馬當先捐出500碗炒飯,其他酒家茶樓如英京、廣州、龍泉、漢商、天燕等等亦跟隨,共捐出5000碗飯。當炒飯券一推出,不少香港市民及工人、社會團體爭相購買,洋務工會、太古船塢工人,以及協助售賣的華商總會、中國青年救護團、南華體育會,合共籌得22000多元。
在8月1日起,市民能夠以換購券到這此愛國餐廳換領炒飯。與現在「黃店」會貼「連豬貼紙」一樣,餐廳都掛上「愛國之門」、「歡迎來吃救國飯」橫額,有的更誇張地張貼國軍英勇殺敵的文宣。有巴士公司在車廂內貼上各款文宣、宣傳話及標語,社會彌漫愛國情緒。原本預期進行三日的運動足足延長到一個月,籌得的善款加上英國賑華會香港分會補貼,湊成25,000港元捐給中國工業合作協會。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當大家在香港有所得益後,希望能夠回饋香港人、一些有需要的手足或戰線。
延伸閱讀:【香港醫療】被監禁在戰俘營的醫務總監 — 司徒永覺
———————————————————————
想睇更多香港的故事?
Like我哋的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wetoasthk
【website】www.wetoasthk.com
【IG】http://instagram.com/wetoa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