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香港保衛戰】保衛香港的老人兵團 - 曉士兵團

開講都有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戰場上,的確是以活力四射的年輕人作為骨幹,而且充滿幹勁的戰鬥,確實能對敵人做成很大困擾,香港保衛戰中的加拿大兵正正就是這一種;但年老戰士的經驗、冷靜及耐性,又是戰場上不可多得的,在香港保衛戰中就有一班外籍老人站出來,守護香江,他們的名字叫做曉士兵團(Hughesiliers)。

1939年7月香港政府通過《兵役法案》,規定所有18至41歲的英籍男子均須強制徵兵,體格強健者可加入義勇軍。1940年,駐港英軍司令賈乃錫少便構思組織一支由55歲以上歐藉人士組成的志願軍,便是曉士兵團。

曉士兵團是在1940年由一班來自同盟國,中立國在港的外籍人士組成,他們大多以前當過兵,而且在香港有頭有臉。領軍的是怡和洋行大班百德新少校(「在百德新街的愛侶」中的百德新街,便是為了紀念其家族在港的貢獻,而他自己更是滙豐銀行主席、立法局非官守議員、行政局非官守議員,身兼數職。),成員包括了數十名電力公司的外籍員工、6名自由法軍成員、賽馬會秘書皮爾斯以及年邁77歲的香港會秘書,來自富裕愛爾蘭貴族的第八代德輔男爵(家族成員是香港第十任港督)。他們大多數年過55歲了,所以在戰前曾經被戲稱為「老人兵團」。

百德新少校(圖片來源﹕Wiki)

這班老人家駐守的地方可不是甚麼後勤地區,而是守護港島的核心最前線 - 北角發電廠。自九龍淪陷後,北角發電廠便是日軍可能登陸的高危地區。果真,12月18日晚上,日軍兵分三隊在港島東登陸。不消幾小時,日軍已包圍了發電廠,但百德新認為應該盡量堅守以拖延敵軍進攻,拒絕撤退,更派小隊摧毀了炮臺山道的速射炮小隊陣地,打死兩名日軍小隊長。可是到了19日早上,日軍已經包圍發電廠,佔領了正門及東面的煤倉。同時發電廠主樓中彈起火,百德新與其他曉士兵團在數名米杜息士營士兵掩護下向銅鑼灣方向撤退。

北角發電站(圖片來源﹕http://battleforhongkong.blogspot.hk/)

可是發電廠外英皇道及電氣道已經充斥著日軍小隊。在鄺智文和蔡耀倫的《孤獨前哨》中便描述了他們突圍後血戰的情況:曉士兵團一出電氣道便與日軍交火,德輔男爵及自由法軍的薩科達身亡。一行人去到北角警署,在登上英皇道一輛棄置巴士作掩護時,與日軍一小隊相遇,更遭到日軍229聯隊的渡邊軍曹用軍刀攻擊,雙方埋身肉搏!皮爾斯中槍陣亡,3人受傷,最後曉士兵團的加嘉漢用手槍擊斃渡邊及3名日軍。另一邊廂,發電廠已經失守,百德新及其他殘部困在英皇道及電氣道民房與日軍打起巷戰,但在考慮到屋內平民的安全和即將彈盡糧絕之下,百德新在下午約四時半向包圍的日軍投降,淪為戰俘。

日軍進攻北角發電廠的情況。(圖片來源﹕Wiki)

幸好的是,百德新捱過了三年零八個月,在戰後到非洲退休終老。這一群紮根香港的年老外籍社會名流、商人,不但沒有在香港艱難的時候帶同資產離開,而是提起了步槍,戴上了頭盔保護這片土地。曉士兵團所展現的騎士精神,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可謂已消失無蹤。

【延伸閱讀】
歷史學者鄺智文博士著有《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等書,全面闡述香港保衛戰與日治香港歷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睇更多香港的故事? 歡迎同時緊貼追蹤我哋嘅

【Facebook – 刊登最新文章及城中熱話】
http://www.facebook.com/wetoasthk

【Website – 過去精選文章分類索覽】
www.wetoasthk.com

【IG – 互動IG Story多史旅行團】
http://instagram.com/wetoasthk

日軍軍事史香港保衛戰

• 19 12 月, 2017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