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食識城也】九龍城為何成為小泰國

九龍城,範圍北至美東邨,南至馬頭涌道,是九龍城的中心地帶。啟德機場仍在運作時,該區熱鬧非常。事至今日,縱使九龍城變得靜了一點,但大家走過賈炳達道及衙前圍道時,一定能發覺「三步就有一間」的泰國菜餐廳。究竟為甚麼泰國人愛聚在九龍城呢?

根據不同媒體的調查所得,九龍城成為了「小泰國」有數個說法。第一,五六十年代時,泰國商人開始來港進行貿易生意,這批商人當中有不少是泰國華僑,並且更是祖籍潮州,因此同屬華南地區的國際大都會香港,自然成為他們的首選。而九龍城原先就是不少潮洲人聚居處,加上有着鄰近當時啟德機場的地利,而該區租金又比銅鑼灣、尖沙咀、旺角便宜,因此受到不少泰國商人的歡迎,開始聚集在此生活和發展。

第二,則是因為香港人在七八十年代前往泰國娶妻,尤其是當時居住在九龍城寨的人及居於九龍城的潮洲人。當時泰國的妙齡少女,眼見在家鄉的華人往往比較富有,皮膚也比較白皙,泰國女孩子們就比較願意嫁華人。而香港是移民社會,九龍城原是潮州人盤踞之地,和說廣東話、客家話的社群作出明顯的區分。剛巧,在泰國華僑中,也有不少祖籍潮州的家族,後代的女孩子仍然會說潮州話。語言相通,彼此相親的好感就加了不少。因此九龍城便慢慢多了來自泰國的「過埠新娘」。

第三,這些「過埠新娘」來港後因人生路不熟,但又想為家庭生計作出貢獻,惟有就以最「拿手」的泰國菜及泰式按摩作為謀生工具。更有節目則訪問過一些廚師,指出著名泰國菜餐廳黃珍珍的創辦人也是由泰國嫁來香港的「過埠新娘」,其後創立菜館,在八九十年代帶起「去九龍城食泰國菜」風潮。這批餐廳、雜貨店及按摩店的湧現,自然吸引越來越多本來居港的泰國人時常在九龍城出沒。日子漸久,九龍城便成為了一個屬於身處異鄉的泰國人社群。

當然一眾「過埠新娘」也把學廣東話時狂煲的電視劇,亦成為一種流行文化,輸入到家鄉泰國。港泰關係因而一度十分密切,諷刺的是,就連因政變被趕下台而流亡海外的他信、英祿兩位兄妹前總理,也在流亡期間掃入香港物業、成立香港公司,曾在香港酒店長期租住,更是由香港出發到廣東梅州祭祖。一切看來香港在泰國人眼中,亦曾經是「金山」般的地位。

另一方面,隨著香港人在七八十年代開始與泰國人有越來越多的交集,吃泰國菜甚至是去泰國旅行,也在香港風行一時,事至今天泰國不少城市依然香港人的渡假聖地及熱門旅遊地點。近五年每年平均有接近90萬港人到訪泰國,亦有超過50萬泰國人訪港。港人亦對泰國時事和文化十分關心,泰國的電影和電視劇,不論是功夫、喜劇、愛情類別,亦多次在港引起風潮。此外,在2004年聖誕期間發生的南亞大海嘯,小泰國身處的九龍城區議會及民政事務處,亦率領逾400名來自各界的義工攜帶善款箱於區內各個商場、街市及人流密集的地方勸捐,希望協助泰國受災民眾重建家園。

近年,隨著政治形勢發展,香港與泰國之間,已經由當初單純為謀生找出路及旅遊玩樂聖地的關係,變得更加是互相勉勵、扶持、支援、守望的關係。

說回泰國菜,大家大概也瞭若指掌。但大家有沒試過泰國「遊船河」呢?泰國的船粉(Boat Noodle),起初在湄公河不同支流由艇家在船上烹調售賣,因而得名。至於湯底各家不同,但大多也會加入豬肉、豬血熬製,再配上肉丸、河粉、香葉而成。在曼谷賣的大多是一口一碗的份量,來到香港後,每碗的份量也增多了,能比得上正餐麵食的份量。食的時候配上泰式的炸豬皮,口感多元,十分「泰」式。

至於想親身體驗九龍城中的泰國風情,融入他們社群。大家可留意到每年四月潑水節時,九龍城更是整個社區也變了水上樂園,大家跟隨泰國傳統,互相潑水慶賀新年的現象嗎?雖然近來活動地點有所轉變,但相信熱情好客的泰國人也會歡迎大家加入他們的慶祝活動吧。

———————————————————————

想睇更多香港的故事?
Like我地的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wetoasthk
【website】www.wetoasthk.com
【IG】http://instagram.com/wetoasthk

九龍城本地遊浸會大學飲食

• 22 5 月, 2017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