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睇過《行運超人》的大家其實都知道,大嶼山的天壇大佛是面向北的。不過唔知大家又知唔知大佛是幾時興建的?寶蓮禪寺又是怎樣來的?故事要由光緒三十二年,亦即是1906年有三位佛教禪師來到說起。
當年,釋大悅、釋頓修及釋悅明三位大師來到大嶼山昂平,頓然覺得此地地靈人傑、氣勢磅礡、空氣清新……總之就是修行的好地方,於是就開始清除雜草、建造小石室及大茅蓬。他們三個過著一邊耕田,一邊禪修的日子,而「大茅蓬」亦是寶蓮寺的前身。
來到2018年,即使想睇一下本地有甚麼「隱世小店」、哪裡有「天空之鏡」和邪惡芝士拉絲都變得困難。不過在戰前還是只得報紙雜誌的年代,香港市民又怎麼知道本地遊的資訊呢?無錯,他們需要看一些「旅遊達人」的專欄。其中一位,便是今日的主角——黃佩佳。
環觀我們生活的香港,有不同的臨時小販市場,在城市內的不同角落發光發熱。有的為人提供價廉物美的三餐溫飽,有的則是協助本地設計專才實現夢想,有的更成為該區一代人的回憶地標。三個「臨時」了四十年的臨時市場,見證着香港滄海桑田,它們現時又被如何對待呢?
香港大酒店1868年開業,由香港大酒店集團擁有,後來由香港上海大酒店集團成為大股東,唔識個集團?唔緊要,半島酒店相信大家都認識,而半島酒店當時就是同一集團旗下另一間質素相當的高級酒店,可見香港大酒店有幾高級。當時香港大酒店樓高六層,仿照倫敦的高級酒店設計,地下一層還開設了賣高級珠寶的匈牙利品牌Kuhn & Komor。
購物已經成為了去旅行時一個必要的環節,香港貴為購物天堂,大多數來港的旅客都一定會安排時間去shopping。但以前來港的旅客,到底會來香港買咩呢?
夏天,為大地帶來靚女/美腿/雨水(?)。來到了同陽光玩遊戲的季節,除了去沙灘之外,亦有很多靚仔靚女喜歡遊船河,開船P。當大家在遊艇上曬太陽、食好西、望女仔/男仔的同時,大家又估唔估到香港幾時開始有人開船P?九十年代?八十年代?錯了,原來香港有人開始玩船P的時候,係二十年代:我哋的祖父母仲係十八廿二的時候。
山頂纜車是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自1888年便成立,是全亞洲最早的纜車索道交通系統。早期山頂纜車是山頂居民依賴的交通工具,車廂內有不同等級,更有港督專用座位。山頂纜車中途共設美利兵房、堅尼地站、寶雲道站、梅道站和白蘭特順道站,最後以山頂站為總站。
不論是在小學的常識科也好,初中的通識科、歷史科也好, 一提到香港歷史的課題,一定以﹕「香港本來是條小漁村」作開場白,簡直比港識多史毎篇文的開場白更為沉悶。不過,開埠之前的香港真的如大家在腦海中,有一隻小漁船在海上捕魚,然後岸上有幾名村民的樣貌?也許,今日的主角:來自法國的畫家奧古斯特·波塞爾(Auguste Borget)可以為我們解答一下。
港島的電車業務才剛剛上軌道,心雄的電車公司在同年已著手草擬九龍電車計劃。當時電車公司的顧問工程師狄金森〈Alfred Dickinson〉致函英國殖民地部,建議在九龍半島發展一個直達深圳的電車網絡。如果事成的話,小明可能要搭叮叮上深圳。可是殖民地部對此事沒有興趣,更不想驚動滿清政府,但又卻在1910年興建九廣鐵路,實在有點「大細超」。
首航的客機是一部名為「多拉多」(Dorado)的DH-86客機。飛機在1936年3月23日早上6點於檳城起飛,並於早上11點15分完成首段航線到達了越南西貢(即現時胡志明市),卻因為其中一個車輪出現問題,航機延誤至下午2點15分才再度起飛,並在5點30分抵達峴港,完成首日的路程。在當地休息一晚後,飛機在早上6點再次起身,經過5個多小時的旅程,終於在早上十一點半抵達香港,完成首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