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1919年一次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將德國(戰敗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國民極度不滿,一班北京學生在5月4日發起示威以求「外爭國權,內除國賊」。運動影響至香港,不少市民組織零星抗議活動,但事件卻被中共在之後作假歷史。
話說,香港政府原本打算在4月8日在大埔舉行升旗儀式,不過政府派去旗桿山建造蓆棚的工人被村民恐嚇,政府才意識到反抗在即。於是港督卜力立即前往廣州與兩廣總督見面。
同一時間,警察總隊長梅含理在4月3日帶隊進入大埔新墟文武廟(即今富善街)調查。不過剛和鄕村長老傾了兩句,便因蓆棚的位置吵了起來。事件越吵越烈,甚至開始擲磚和木棍攻擊警員。最後梅含理命令部下在步槍上刺刀作出威嚇,才成功撤退到旗桿山。
新界六日戰爭,是香港保衛戰之前香港爆發過最大型的一場戰爭。不過與香港保衛戰不一樣,對戰的雙方並沒有所謂的黑與白,好人與壞人,甚至在戰後雙方都不願意再提起這場戰事。可是六日戰爭不單止帶來死傷,更加是影響了日後新界的局面及香港政府在新界的政策。為了好好了解這場戰爭,我們會用五集講述一下六日戰爭的由來、經過、結局,第一集就講講新界村民為什麼要開戰!
1939年,納粹德國已先後佔領了奧地利和捷克,對波蘭亦蠢蠢欲動,令香港的宗主國大英帝國等盟國十分擔心。在亞洲,日本入侵了海南島、廣東的潮汕及廣西的欽州灣,對香港構成威脅。雖然香港還未受到戰爭的直接影響,不過社會上已經彌漫著不安的氣氛。政府為了加強地方的治安及維持秩序,早在同年8月28日與一眾華人領袖商討,是否可以讓華人在地區上建立類似現時輔警的自衛團,在香港及九龍運作。
添馬其實是位於英國西南面的一條河流,自1758年起英國皇家海軍便以命名艦隻。不過與香港最有淵緣的並不是第一代的…
Continue Reading
作為前英國殖民地,香港不少的街、建築物及機構都以港督及其他殖民地官員命名可謂十分常見。不過奇怪的是,唯獨有三個港督是並無以他們命名的地方,其中一個便是二戰時的港督楊慕琦。
成日聽老一輩講楊慕琦個名改得衰:「慕琦」「無棋」,唔怪之得你打輸畀日本仔﹗」唔通,真是「唔怕生壞命,至怕改壞名?」
說起世界大戰在香港,大家往往只記得二次大戰的香港保衛戰,其實香港的命運往往受世界大勢所影響,所以世界大戰爆發時的風起雲湧也經歷兩次了。 1914年的8月5日早上7時英國向德國宣戰,香港進入戰爭狀態,46萬市民紛紛思考自己何去何從,就讓我們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是怎樣影響香港社會各階層吧!
啹喀兵聽得多,但英國為甚麼會派遣啹喀兵來香港?啹喀兵與樂施毅行者又有甚麼關係?啹喀兵也有參與六七暴動?港識多史以歷史角度,圖文並茂讓你了解啹喀兵香港的故事。啹喀兵,「啹喀」之名取自八世紀尼泊爾印度戰士聖徒宗師Gorkhanath,由於一出生便被高山環繞,受天氣變化之苦的尼泊爾人,由此鍛練出非常人能比的適應力,加上嚴格的紀律和軍事訓練,啹喀兵團初步成型。
建於1931年的掃管軍營原名是大欖軍營,後來為記念在馬來亞帶領啹喀兵的英軍上校 Lancelot Perowne,掃管軍營又改名為寶隆軍營。1948年,來自尼泊爾的啹喀兵被英軍徵召來港服役。馬來亞獨立後,英國把啹喀兵派到香港之餘,後來更將啹喀旅總部搬到香港。 皇家啹喀工程兵團就駐守掃管軍營。不得不說,掃管軍營有很多名字。
來自蘇格蘭高地的黑衛士兵團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8世紀,在近300多年的歷史中,先後參與了英國大大小小的戰爭。他們亦數次來港,成為駐港英軍。在1997年的夏天,他們有一項名留青史的任務,就是香港主權移交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