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香港開關】除了正式口岸外,還可以怎樣陸路進入香港邊界?

在香港與深圳超過100公里的邊界上,除了六個正規的陸路口岸,還有因為新界歷史問題而遺留下來、為方便農民耕作的「耕作口」,自1980年起,需要持證人士才能合法通過耕作口,但農民耕作不再,耕作口近年都漸變成「走水貨口」。到底為甚麼會有耕作口的安排?現存又有哪些耕作口?

2

【武漢肺炎】翠雅山房改作醫療用途?饒宗頤文化館前身就是檢疫站

饒宗頤文化館和翠雅山房在活化成之前,原來整幢文化館自1910年起,差不多整整一世紀都作為醫療用途——檢疫站、拘留營、傳染病院和醫院。在這一世紀不斷囚禁病人、犯人的地方,又囚禁着甚麼歷史故事?

【美經援會】戰後美國如何援助香港?

由五十年代起,香港便一直受到美方援助以建安樂窩、救濟扶貧、大興土木,當年美國的民間組織美國經濟援助會(Care U.S.A)究竟是如何援助港人?原來長洲、大埔和馬灣更有當年援助建屋的現存建築物,齊來看看美國如何協助香港在戰後慢慢踏上小康之路。

【香港重光】夏慤道背後的意義

在香港近年的社運抗爭史中,夏慤道可謂「兵家必爭之地」。事實上,夏慤道以英國的皇家海軍將領夏慤(Admiral Sir Cecil Halliday Jepson Harcourt)將軍命名。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夏慤代表了英國和蔣介石,於香港主持受降儀式,令香港正式於二戰後重光。

【粉嶺裁判法院】新界第一間法院 如何大翻新?

戰後,港府開始發展新界。1961年,政府制訂新法例,理民官把有關民事案件仲裁的權力交由地方法院處理。前粉嶺裁判法院便是第一個在新界興建的裁判法院,於1961年啟用,為新界北部居民提供服務。

【飄色巡遊】長洲太平清醮的由來

長洲太平清醮保留了香港傳統文化,吸引旅客認識香舊有風俗。雖然2020 年長洲飄色和搶包山比賽,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嚴重而取消,但沒有飄色和搶包山,各項祭祀科儀依然繼續,到底長洲太平清醮是甚麼?打醮儀式又是怎樣?「打醮」在香港已有至少三百多年的歷史,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一般是指透過進行祭祀與神明及先人對話,希望可以祈福消災、安撫亡魂、酬請許願。但為甚麼需要打醮呢?

【地鐵站名】太子同佐敦 原來是人名?

地鐵有另一種霸權,就是慢慢侵蝕香港的地名。香港人很習慣以地鐵站作為鄰近地區的地名,但地鐵(港鐵)改站名時又偏偏不太喜歡用原有的地名:「奧運站」、「何文田站」、還有在長沙灣的「荔枝角站」、在深水埗的「長沙灣站」,還有今日要講的「太子站」和「佐敦站」。

【保育唐樓】香港的唐樓的建築特色係來自……

唐樓是開埠時便出現的樓宇,集合了華南、澳門、東南亞、西方及本土的建築特色。由於衛生條例及建築條例更改,唐樓發展出四個不同時期的設計。無電梯、殘舊、多劏房可能都是香港人對唐樓的印象,在嫌棄之前,我們不如了解一下唐樓的故事?

其實唐樓並非傳統中式建築,反而比較像「混血兒」,集各家之大成。這一點與香港本身的文化形成過程,是有點相似的。當然,唐樓亦不是香港獨有的,在新加坡、檳城等東南亞前英國殖民地稱唐樓為「店屋」、廣州稱其為「廣州騎樓」,澳門與香港同樣稱為唐樓,而各地的唐樓各有特色。

【荃灣歷史】荃灣真KOL楊國瑞 為鄕民爭取福利

荃灣,一個今時今日被稱為「天空之城」的地方。你有沒有想過當荃灣還未成為一個重點發展的新市鎮前,居民的生活都是怎樣的呢?又有沒有想過,原來荃灣也曾出過一個秀才,並且為這裡作出過不少貢獻?

1

【銅鑼飛棧】全亞洲最早的吊車系統——柏架山吊車

在香港地說起纜車,大家應該都會想到海洋公園的登山纜車或是昂坪360。原來香港擁有過全亞洲最早的吊車系統,更成為…

Continue Reading

1 2 3 4 5 6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