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光】鳳鳥復興,漢英昇平 — 重光郵票設計的藝術
1941年12月香港被日本佔領,三年零八個月是香港最黑暗的日子之一,所有英美加籍人士被囚禁在戰俘營,其他港人也要活在日軍極權壓迫之中。儘管在這黑暗歲月,郵政局長榮鍾思依然保持希望,堅信盟軍終會勝利,於是在赤柱戰俘營設計出重光郵票。
身兼多職,改革通訊
榮鍾思(Edward Irvine Wynne-Jones)出生於英屬印度,在一戰時在歐洲戰場戰鬥,升至上尉退伍。1920年代他透過官學生(即是AO)加入香港政府,不久後便派任新界理民官,負責與新界鄉親打好關係。他上任後首個任務是交還1899年六日戰爭中,拆去及運送英國的吉慶圍大閘,在典禮中他亦有致詞。後來榮鍾思先後擔任九龍巡理府(即九龍裁判官)、助理輔政司(即是助理政務司)、行政及定例兩局(行政會議及立法會的前身)秘書、又再回到新界任北約和南約的理民官,簡直是香港政府的萬能俠。
直到1936年他獲委派為郵政局長,開始在香港郵政的傳奇生涯。雖說是郵政局長,榮鍾思依舊要身兼數職,要處理廣播事宜和香港電台。在他任內,帝國航空公司(Imperial Airways) 開辦一條往返香港與檳城的定期商業航線(詳細按此),成為香港首批空郵服務,他更指定所有頭等郵件必須以空郵投寄。
在廣播方面,他一邊禁止私人電台運作,另一邊由於收音機普及化,而令聽眾人數大增,需求大增下急需改善香港電台節目。最終1939年於中文台加設客家話和旁遮普語節目,顯展香港的種族多元。
1930年代末,香港日漸感受到戰爭威脅,榮鍾思便開始處理遷移婦孺。他透過電台呼籲婦孺向政府登記,一個月後發現反應並不如預期,所以向政府建議強制撤離,但最後不成事。由於榮鍾思在大氣電波有一定經驗,因此他在1941年開戰前,被任命為香港通訊輔助隊總監,負責管理一切通訊事務。
身陷囹圄,保持希望
1941年香港保衛戰以香港在12月25日聖誕節投降告終。榮鍾思與其他外籍官員、平民共同被囚禁在赤柱戰俘營。根據其他戰俘記載,日軍只給予戰俘很少食物,而且生活環境很差,令不少人失去生存希望。
榮鍾思在赤柱歲月時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深信英國及盟軍始終會反攻日本,獲得最後勝利。於是他與好友,工務局高級繪圖師鍾惠霖(William E. Jones)開始設計勝利郵票(1941年香港開埠百週年紀念郵票也是出自他手筆)。
郵票正中放置英皇佐治六世頭像,皇冠兩旁寫著「Hong Kong」,而英皇兩側有一對小蝙蝠,以華人寓意福氣、吉祥為意。英皇下方是一售鳳凰展開雙翅,雙翅左右各有一隻扶著「香」、「港」盾牌的獅子。在郵票最下方是一著火中卷軸,上面寫有拉丁文「Resurgo」解作重生,兩邊著有香港淪陷的1941年及重光的1945年。
中西合壁,匯聚祝福
榮鍾思亦有解釋為何使用鳳凰為象徵。在西方傳說而言,「鳳凰不死鳥」表示香港在日本佔領後得以光復,浴火重生;在華人文化而言,鳳凰則寓意為一個明君出現的吉兆,他更引用中國古代商朝及周朝鳳凰出現的傳說用以說明。因此使用鳳凰為象徵,實為一個中西通行的吉祥象徵。
而郵票兩側,原本寫為「鳳鳥復興,漢英太和」,但重光後榮鍾思返英休假途中,詢問了一位華人水手意見。該水手表示「太和」容易令人聯想到日本,所以建議改為「昇平」二字,以表「四海昇平」之意。
郵票最終在1946年8 月28日發售,只設有兩個面額,分別是以藍色色調設計的三毫面值郵票;以及沿用同款設計,改用黑色色調的一元面值郵票。重光郵票設計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黑暗之中保持希望的故事。郵票成品,反映出香港戰後華洋共治,中西合壁文化,是一套真正可以代表香港的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