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香港墳場】追念先賢的同時也可以學習香港歷史?

香港有個墳場,安葬在裡面的人可能不是你的祖先,卻象徵着不少香港發展的里程碑。今日港識多史帶大家遊歷一次香港墳場,讓大家可以於清明時節慎終追遠,追念先賢。

越住越多人死的地段?!

香港墳場又名跑馬地墳場,你可能會以為是因為它位於跑馬地馬場的對面。然而,香港墳場的歷史比馬場的久遠得多。香港墳場於1845年正式啟用,亦即是香港開埠後4年已經落成。當時的跑馬地還沒有馬場,因此該地段的正確名稱是快活谷-Happy Valley。

快活谷當時被形容為全香港最肥沃和漂亮的平地,因為全島除了快活谷有樹木外,其他地方都十分貧瘠,同「椰林樹影、水清沙幼」可謂完全相反。

英國人當然如獲至寶,一心大展拳腳要把這片平地發展成香港第一個商業中心!可惜千算萬算,卻算漏了多樹多草的地方自然多蚊蟲,很快不少在快活谷建屋的英國人,病死完一個又一個。雖然後來有指這要歸咎於大家在快活谷動土建屋時翻動了泥土下的毒氣,而不是因為蚊子傳播的疾病而引致,但因為快活谷實在住不下去,所以香港商業中心的整體發展從此便向西移。

回歸平靜後的快活谷,隨着當時位於灣仔日月星街的墳場逐漸爆滿,最後被香港政府劃作墳場之用。到1845年,香港墳場正式開放使用,從此和香港歷史結下不解之緣。

第一位移居香港的西方女性

香港墳場既然是香港早期墳場之一,自然安葬了不少開埠時期的重要人物,其中一位便是叔何顯理(Henrietta Hall Shuck)-第一位移居香港的西方女性。

叔何顯理肖像。(圖片來源:Internet Archive)

出生於美國的叔何顯理,於1842年3月跟隨丈夫叔未士牧師移居香港傳教。她招收了不少華人女生跟她學習英文、地理和歷史等知識,又入鄉隨俗學習中文,同時更要兼顧家庭。可惜她來港短短兩年多便於1844年因病去世,得年只有27。她在眾多好友送別下,於香港墳場安葬。

叔何顯理墓碑記載了她是第一位來自西方傳道的女性。(圖片來源: 港識多史)

現時叔何顯理的墓旁亦安葬了她當時的另一位牧師太太好友-Theodorsia Dean。如果你對叔何顯理來港後的生活日常有興趣,可按此

鍾情於雲石的遮打爵士

如果想緬懷家喻戶曉的遮打爵士,除了去遮打花園外,也可以考慮到香港墳場的遮打墓前。

白手興家的遮打是九倉和香港置地的創辦人,並推動了中環填海計劃,至今仍可看到的香港會會所和皇后像廣場,其所在地正正拜遮打提倡中環填海所賜。

遮打乃改變香港城市面貌的重要一人。(圖片來源: Zolima-citymag)

平時我們總是從遮打的成就去了解他,但其實私底下遮打是一個雲石愛好者。當年遮打的私人大宅叫「雲石堂」(Marble Hall),使用了義大利及希臘進口雲石,建造大宅內的樓梯,整間屋極具氣派,被譽為香港其中一座最優秀的建築物。

雲石堂的全雲石樓梯。(圖片來源: Wikipedia)

可惜雲石堂於1946年5月已被大火毀壞,然而於香港墳場的最後安息地,依然是以雲石建造。

遮打對雲石的喜愛可說是從一而終。(圖片來源: 港識多史)
不論生死都伴隨何東夫人的隨嫁侍女

何東家族在香港聲望有多顯赫,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如果不知道的可以按此)何東和元配夫人麥秀英雙雙安葬於香港墳場,而他們的墓前還安葬了麥秀英的隨嫁侍女-區成璋。

何東家族。(圖片來源: 何鴻章)

區成璋的碑上,刻了「為何東爵紳麥秀英夫人忠誠任事垂四十餘年」。區成璋跟隨麥秀英嫁到何東家族,二戰爆發時何東剛好人在澳門,為了避難而一直沒有返港。相反麥秀英在淪陷期間一直留守香港,為何東家族事務四處奔波,最後於香港重光前逝世。

區成璋的墓後方安葬了何東和元配夫人麥秀英。(圖片來源: 港識多史)

臨終前的麥秀英沒有丈夫在旁,大兒子則獲日軍暫時釋放,陪伴在側;而除了兒子外,還有服侍多年的區成璋。因此,區成璋死後,何東家人被這40多年的主僕之情所感動,便把區成璋安葬於何東夫人墓地旁。

港督的家人

環顧整個香港墳場,其實都沒有一位港督安葬於此。然而,這裏卻安葬了一位港督夫人和她的兒子,並埋葬了一個悲傷故事。

羅便臣妻兒墓上的十字架已倒了下來。(圖片來源: 港識多史)

Felicia Ida Helen Rattray 是港督羅便臣(Sir William Robinson)的第二位妻子,在羅便臣於巴貝多及向風群島任總督時和他成婚。1891年羅便臣獲調任為香港總督,Felicia緊隨丈夫,並於1894年誕下兒子。可惜當時香港正值水深火熱,衛生環境欠佳,鼠疫橫行導致多人死亡。Felicia的兒子屬於早產,很快便夭折。5天後,Felicia因難產和熱帶口瘡而死亡,終年35歲。

現仍可依稀看到墓上記載羅便臣妻兒終於1894年。(圖片來源: 港識多史)

遭逢雙重打擊的羅便臣傷痛欲絕,把愛妻和兒子合葬於香港墳場。訃聞上形容這位港督夫人有着慷慨又善良的性格,在這多災多難的一年,失去這位夫人實在令人遺憾,將來多美好的日子也會因為夫人的離去而抹上了哀傷。

紀念碑

除了墓碑外,香港墳場亦有不少紀念碑紀念於不同事件中離世的人。

投石號紀念碑

投石號紀念碑原本位於佐敦加士居道,紀念在1906年風災死亡的法國軍艦「投石號」(Fronde)海軍軍人。當年的丙午風災來勢洶洶,天文台卻礙於技術問題未能準確發出預警。投石號為拯救海上一名華人,被另一艘失控輪船攔腰撞擊,導致5名法國海軍死亡。

一班英籍市民事後集資興建一座由花崗岩建成的巨型紀念碑,放在加士居道與佐敦道交界。後來因加士居道要擴建,石碑便遷到香港墳場。

當年的投石號事件令法方十分不滿,香港便興建此巨型紀念碑為事件降溫。(圖片來源: 港識多史)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投石號的詳情,可按此。

皋華麗號官兵紀念碑

皋華麗號官兵紀念碑顧名思義,是為紀念皋華麗號 (HMS Cornwallis) 上的官兵及遠征軍長官所立。皋華麗號地位在香港極為關鍵,因為1842年8月,中英雙方官員正正是在皋華麗號船艙內簽署了《南京條約》,當中的第三條把香港正式割讓給英國。

皋華麗號上的雕字現已有點模糊不清。(圖片來源: 港識多史)

隱藏在香港墳場的歷史故事眾多,今次恕未能一一盡錄。死亡,在不少人眼中看似是要有所避忌。但生老病死乃塵世間正常不過的事。生活於過去的人物,我們或許已經沒有機會再在這個世界相聚,但他們的安息之地,除了是他們存在過的證明外,也是過去和現在唯一捉得到的連結。

跑馬地墳場

• 3 4 月, 2021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