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飄色巡遊】長洲太平清醮的由來

每年的太平清醮除了把長洲變成全香港最多人的地方之外,其實也將香港傳統文化活動保留下來,吸引成千上萬的旅客認識香港舊有風俗。到底長洲太平清醮是甚麼?打醮儀式又是怎樣?

打醮

「打醮」在香港已有至少三百多年的歷史,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一般是指透過進行祭祀與神明及先人對話,希望可以祈福消災、安撫亡魂、酬請許願。香港約有三十至四十多個打醮活動,形式以「祈安醮」為主。多數稱為「太平清醮」,亦有少數稱作「安龍清醮」。長洲太平清醮一年一度就大家都知,香港還有三年一度(元朗新田)、十年一度(沙田九約),甚至六十年一度(上水鄉,下一次便是2066年)。打醮是地區中的大事,往往都要準備一年,為了統籌便需要先選出「建醮委員會」。

2014年的廈村鄉約甲午太平清醮。(圖片來源:Wiki)

2015年錦田鄉乙未年的酬恩建醮大戲棚。(圖片來源:Wiki)

打醮當中有很多儀式,今日就不一一細數了。不過在準備打醮的過程中,也有不少鮮為人知的儀式,就為大家介紹數個吧。

打緣首

打緣首是選出打醮時侍奉神明代表的儀式,以問杯的方式選出。每次打醮均有9名「緣首」(少數村落會有更多),只能由地區上的男性擔任,能夠成為緣首是光宗耀祖的表現。

2011年泰亨鄉庚寅年太平清醮的緣首。(圖片來源:Wiki)

取龍水

水是一個社區的生命之源,緣首會從地區中最重要的水源取水,再進行潔淨儀式後便會放在缸內封存。打醮儀式過後便會分給街坊,以保平安。

1994年廈村打醮的取龍水儀式。(圖片來源:蔡志祥著《打醮:香港的節日和地域社會》 P.17)

揚幡

揚幡是一個定立打醮時受庇佑及潔淨範圍的過程,並且用竹竿(幡竹)作為標示。有趣的是幡竹由一位稱為「幡公」的童子守衛看守,喃嘸聯同緣首會每日三次進行「行朝」儀式,即是向童子守衛供飯。

1994年廈村的揚幡及行朝儀式。(圖片來源:蔡志祥著《打醮:香港的節日和地域社會》 P.21)

長洲的太平清醮在日期上與其他的打醮活動不同,就是「定死」在佛誕那一天。在2000年之前,建醮委員會的理事都會在長洲的北帝廟問杯來決定打醮的日期,而2000年正正問出佛誕這一天,吸引了大量旅客前往長洲。在2001年時建醮委員會向北帝詢問能否每年都在佛誕當天打醮,結果擲得「勝杯」(即是ok),所以及後每年都在佛誕舉行太平清醮。

長洲太平清醮由來

長洲太平清醮的由來,則有數個不同的版本。最冷門的一個是在百多年前,長洲被一班海盜洗劫,有不少居民被殺害。便進行「打醮」超渡他們。

另一個較主流的說法是在1777年,長洲島上發生了一場嚴重的瘟疫,有很多人病死。有些漁民認為是鬼魂作祟,於是從家鄉惠州請來了北帝神像鎮壓,瘟疫便平息了。

但是歷史學家在經過訪問居民後,有一個更可靠的來源。就是發生瘟疫的其實不是長洲,而是太平山街;時間亦不是1777年,而是1890年代。沒錯,那一場在太平山街發生的瘟疫,就是鼠疫(按此看更多有關當時鼠疫的情況和政府應對方法)。話說當年有一名海陸豐藉的居民把家中的北帝像請到街中祈福,疫症便慢慢消失。自此之後,居民就在太平山街進行太平清醮,超度亡魂。後來香港政府加強防火,禁止在人口密集的太平山街舉行太平清醮。居民於是把太平清醮遷移至同樣有海陸豐社區的長洲舉行。

1961年的長洲太平清醮。(圖片來源:長洲大新街街坊會)

又有另一個支節的說是1890年時代長洲也有爆發鼠疫,有一名海陸豐人自稱北帝上身,叫人為他製作肩輿(即是轎子),然後用刀作為座墊及腳踏。在島上巡遊一日後,長洲再沒有瘟疫病患。這就是「會景巡遊」的由來。

2019年長洲會景巡遊。

2019 長洲飄色亦有國際視野,圖為扮演英國首相文翠珊的小演員。

小演員分別扮演香港七人欖球隊及香港馬術隊。

包山和搶包山

包山則是海陸豐漁民常用的打醮用品,後來便變成搶包山了。現在的長洲太平清醮已經加入了不少現代元素,以吸引旅客。不過有些傳統,例如全島進行齋戒(連M記也只得獨有的脆香素菇包),便應好好保留。

2019年包山。

脆香素菇包

———————————————————————
想睇更多香港的故事?
Like我哋的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wetoasthk
【website】www.wetoasthk.com
【IG】http://instagram.com/wetoasthk

本地遊武漢肺炎

• 13 5 月, 2019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