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登陸】香港首映《碧血長天》紀念D-Day
參與D-Day的香港廚師
本地香港人未有參與登陸戰的紀錄,不過來自香港的廚師謝丹(Sei Tan)及22名華洋管事員卻在D-Day的作戰行動中在皇家海軍恐龍號服役,為登陸戰士準備食物。
謝丹與其他華洋管事員(圖片來源:IWM)
當時香港新聞
雖然D-Day時香港是日佔時期,各大報章自然亦會傾斜向軸心國陣營,把盟軍寫為敵軍,戰情以「說好軸心國故事」為準則。
不過日軍在港的媒體管制主要關注太平洋戰區的新聞,對歐戰的報導相對持平,有時在大標題會寫對軸心國有利的消息,但在內文卻流露出盟軍的戰果。
香港是在6月8日首次刊登諾曼底登陸的新聞,標題為「反軸心前晨開始進攻,降落傘部隊分頭着陸」,而內文報導指出盟軍已完成橋頭堡。
1944年6月8日華僑日報
6月9日的報章依然勉強地說反軸心國未能收獲如期的戰果,但6月10日便已寫出「諾曼底德軍退出巴猶,反軸心軍進行新登陸」。香港市民已知大致勝負已分,對重光多一分希望。
1944年6月10日華僑日報
碧血長天首映禮
不少人對D-Day的影像記憶﹐都是來自戰後的戰爭電影和電視作品。近年的登陸經典場面有雷霆救兵、雷霆傘兵等等。但對上一代香港人而言,1962年美國電影《碧血長天》卻是永恆經典。《碧血長天》(The Longest Day)是參考考李留斯·雷恩的同名著作。分開講述D-Day空降行動、奇襲後方橋樑以及登陸行動等,以盟軍、德軍、法國抵抗運動等不同角度描述當日戰事。
《碧血長天》劇照
電影中有不少大卡士演員,例如著名西部片演員尊·榮、007辛·康納利、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亨利·方達。電影在美國叫好叫座,所以在同年11月便來到香港上映。1962年11月2日,發行商霍士先於鑼灣怡和街的樂聲戲院舉行試映會,並邀請曾參與諾曼底登陸戰的駐港英軍參與,包括皇家空軍預備隊的史加利斯、皇家陸軍服務隊的堪富利士、陸軍憲兵隊的米曹及湯斯、海軍下級軍官佐羅斯。據眾人所說,電視的登陸戰及海岸作戰情況十分逼真,引起他們作戰的記憶。
米曹及湯斯表示電影反映到後勤的困難,佐羅斯則向大家分享戰時經歷,他在登陸戰時在一艘武裝拖網漁船上進行防空工作,但至戰事完結都無德軍戰機在頭頂飛過。
《碧血長天》在香港上映
碧血長天在港上映的重頭戲是11月7日同樣在樂聲戲院的慈善首映禮,典禮由駐港英軍司令許偉信中將及各部隊指揮官贊助,為英國殘障軍人協會籌款,參加過D-Day的軍人均免費入場,一般公眾可在太子行前的珍納花店和半島酒店休息室購票。當日除了有許偉信中將及駐港海、空軍司令外,美國大使館亦派人出席,另外不少香港名流士紳到場支持。各貴賓在英軍軍樂團演奏電影的軍樂下進場。許偉信中將在戰事於意大利戰區作戰,他亦與各位諾曼底老兵交談致意。
許偉信中將(左)參加慈善首映(圖片來源:AP)
軍樂團演奏電影音樂(圖片來源:AP)
《碧血長天》在香港上映不足兩個月,便有90萬票房收入,亦成為1962年收入最多的電影。在6,70年代香港,也會用「碧血長天」作為D-Day的代名詞,又為電影舉辦過論文比賽。1969及1977年重映時同樣大受歡迎,成為一代二戰電影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