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行山學歷史】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平時我們的行山學歷史系列,由上山到目的地需時短則一個鐘,長則幾個鐘。不過今次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正好就在香港大學的後山,由港鐵站出發,只需要十五分鐘,可以說是最方便的古蹟郊遊。

交通:香港大學站(A出口)/ 從中環大會堂乘坐新巴13號路線或專線小巴3號路線於旭龢道巴士總站下車

路線:由香港大學站A出口向研究生樓方向行 → 經大學道經過柏立基學院 → 走進山中的石屎小徑大約行5分鐘 → 找到指示牌 → 跟指示行多幾步就到了。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是由環境保護署及香港大學合作成立的環境教育中心,前身是薄扶林濾水池看守人的居所、廚房及其工人的宿舍,現時分別評為一級及二級歷史建築。

平房/展覽廳。

在開埠初期的香港,居民大多使用山邊溪水或地下水,衛生情況欠佳。(大家可以睇返薄扶林瀑布抽水站的故事)後來政府在1863年興建薄扶林水塘,又在1890年建設濾水池,以改善香港的水務狀況。為了保護濾水池不被破壞,政府在旁配備看守員,當時的看守員多數是外籍人士。第一位的看守員名為Nund Singh,年薪240元,而根據1890年《水務設施條例》任何人破壞水務設施或污染水源,最高罰款100元。

薄扶林濾水池。(圖片來源: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先講看守人居所位於旭龢道50號,這座建於1890年的平房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現時成為環境教育中心的展覽廳。平房(Bungalow)原本是紅磚瓦頂,是英國在印度、東南亞殖民地常見的單層房屋。為了應對香港的濕濕熱熱的氣候,特別設有迴廊遮蔭及以石地基升高平房,隔開地下的濕氣。在展覽廳的接待處,仍然見到以前的火爐。

迴廊。

至於廚房及工人宿舍現時為二級歷史建築,用作活動室及職員辦公室。由於舊時的英式建材價格比較昂貴,所以使用了中式的瓦頂,有去水的用途。現今的職員辦公室,仍然保留了當年工人宿舍的紅磚外牆。

工人宿舍的原貌。(圖片來源: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復修後變成職員辦公室。

紅磚。

瓦頂。

直至1980年前,旭龢道50號依然是濾水池看守人居所。不過在1980年,改為一般的政府宿舍,到1998年更向公眾招租。能夠住在百年古蹟內,應該也是一個十分難忘的體驗。

旭龢道50號的住客生活照,圖中的BB就是香港游泳代表韋漢娜。(圖片來源: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現時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除了舉辦各種展覽及生態團外,大家亦可以按照中心建議的龍虎山路線,順道遊覽維多利亞城界石及松林廢堡等等的古蹟。

———————————————————————
想睇更多香港的故事?
Like我地的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wetoasthk
【website】www.wetoasthk.com
【IG】http://instagram.com/wetoasthk

 

建築史本地遊行山學歷史

• 17 3 月, 2019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