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督系列】第一任港督砵甸乍:打仗容易管治難
香港第一任港督是砵甸乍爵士,大家對他的認識,不外乎是他簽署《南京條約》,把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畫像內的砵甸乍,一面嚴肅樣子,令人望而生畏。
不過砵甸乍除了《南京條約》之外,其實為香港打下不少根基、大家熟悉的立法會、法院、行政會議,甚至香港第一條路皇后大道也在他治下誕生;但同時他在港的經歷並不愉快,被商人和軍隊排擠、港督府被打劫,連侄仔都在香港病死 。
港督來自貧苦家庭?
1789年10月3日,愛爾蘭鄧恩郡波廷傑山的一個普通家庭中,有一名嬰兒出生,他就是第一任港督亨利﹒砵甸乍(Henry Pottinger)。砵甸乍的祖先曾是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首任總督,由於家道中落,令他在12歲時便輟學,與四名兄長前往印度,加入東印度公司。
砵甸乍首先成為一個海軍學員,1809年成為海軍中尉,參與英國與印度一個名為馬拉塔帝國的戰事。之後他輾轉在伊朗、印度打仗。在1820年成為信德(今巴基斯坦信德省)總督。19年後他回到英國,因長期在亞洲服務而獲封為男爵。
前往中國,參加鴉片戰爭
1841年,由於駐華商務總監查理﹒義律在與清帝國簽下了令英女皇及外務部不滿的《穿鼻草約》而被「炒魷魚」,年屆52歲的砵甸乍便被召喚前往澳門接替義律。(想看查理﹒義律的故事按此,而義律才是實際上管治香港的第一位英人)由於香港開埠不足一年,「香港政府」是位置於澳門,砵甸乍在同年8月到達,並接任駐華商務總監/駐華全權代表/香港行政長官職務,成為在華最高權力英國官員。
砵甸乍屁股還未坐暖,便立即帶兵北上,接連攻打廈門、定海、舟山、寧波,1842年到達南京城下,期間又回過一次澳門,把「香港政府」搬到香港。英軍佔據長江口,道光皇帝大吃一驚,於是派出欽差大臣耆英前往講和。
簽下《南京條約》,香港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耆英是個相當「奇呢」的清政府官員,他以為砵甸乍是大英帝國重要人物(其實也只不過是個男爵…),於是出盡力巴結。他先與砵甸乍閒話家常,看到對方的全家幅後,竟然說砵甸乍兒子精靈聰明,想收養為養子,於是砵甸乍兒子全名改為腓特烈·耆英·砵甸乍(Frederick Keying Pottinger,希望他沒有留下童年陰影)。
之後耆英帶出自己老婆……的畫像,說要跟砵甸乍交換,又送他金手鐲及畫扇,砵甸乍也只好向耆英送出自己老婆畫像、寶劍和腰帶。《南京條約》簽訂後,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砵甸乍認為可以自己功成身退,於是向外相鴨巴甸伯爵辭職。不過外務部一時三刻難以找人頂替,拒絕砵甸乍請辭,但已經開始物色接任人選。
值得一提的是1843年耆英就《南京條約》換約(雙方確認條約)來到香港,在砵甸乍設的款待晚宴中卡啦OK咪霸上身般一口氣唱了幾首滿州樂曲,實在是一大奇景。不知是否被耆英歌聲嚇倒,他在同年10月8日在虎門簽訂《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時,竟然出現中、英文版本出現具大差異的情況,影響英商利益之餘,也反映出港督不懂中文的問題。
確認香港三權分立
香港成為殖民地之後,英國外務部發出兩份指令文件《英皇制誥》、《皇室訓令》,授權砵甸乍成立殖民地政府,自己亦成立香港首任港督。他先成立行政局(即現行政會議)、定例局(即現立法會),不過定例局最初連他自己在內只有四名官守成員,包括是威廉·堅、馬禮遜之子馬儒翰及莊士敦。至於定例局則在1844年訂立香港首條法律《1844 年第 1 號條例》,內容為跟隨英國廢除奴隸制。
砵甸乍亦定立最高法院,為香港三權分立定下初型。(雖然全部都是他任命的自己人)
立法、行政、司法都是砵甸乍的人,他應該像吃了「無敵星星」一樣,輕鬆管治香港才是。可是砵甸乍是一個十分典型的軍人,完全按條文辦事,令他得罪不少人。
得罪全世界,黯然離港
他最先得罪的是英軍,由於香港的濕熱天氣和蚊患,令不少軍人得到黃熱病(又稱HongKong fever),而且死亡率很高。在1843年5月至10月期間,有24%的英軍和10%的歐籍居民因這種熱病逝世,連砵甸乍來港當軍的侄子Eldred Pottinger亦病死於港督府。來港等於送死令不少英軍對香港很反感,更歸咎於港督管治不力;加上英軍司令歌賦將軍的防禦計劃被砵甸乍大力反對,而歌賦很受士兵尊重,自然令港督與軍隊關係緊張。
與港督交惡還有外商洋行大班,當中吵得最激烈是砵甸乍嚴守《南京條約》,只准他們在五個通商口岸進行鴉片交易。
另一個令商人不滿的原因是香港的治安問題。在開埠初年,不論是海盜還是一般盜匪都經常在香港出沒,他們除了會打劫來往香港的貨輪之外,1843年更「光顧」港督府莊士敦樓,一日後怡和洋行大班渣甸的住所亦有同樣遭遇。如此的營商環境,商人相當不滿,更曾在倫敦對砵甸乍「篤背脊」。
就在一片反對聲中,砵甸乍在1844年5月離職,而他回到英國後卻被視為英雄,後來在南非及印度一個省當總督,於1856年在馬爾他離世。雖然砵甸乍在香港並不受歡迎,但他為香港百多年制度打下基礎。現時香港以砵甸乍命名的有中環砵甸乍街、西灣附近的砵甸乍山及九龍砵甸乍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