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盃】香港足球隊打進亞洲盃決賽週的故事
雖然現時香港足球隊在亞洲而言並非一支一線強隊,可是在五、六十年代亞洲足球剛剛發展之初,香港曾三度打入亞洲盃決賽週,聯賽亦屬亞洲頂尖水平,更是亞洲足協的始創會員之一。1954年,香港與日本、韓國、中華民國、菲律賓等國家在馬尼拉組成亞洲足球聯盟,首任的會長及秘書長也是由香港人羅文錦及李惠堂擔任。
1956年亞洲盃
與此同時,在香港足球總會主席史堅拿(Jack Skinner)推動下,亞足協便決定首屆亞洲盃足球賽於1956年在香港舉行。當屆的決賽週共有四隊名額,香港是主辦方於是不用參與外圍賽,直入決賽週,而其他國家則分為中、東、西三個分區爭取晉級,結果由南越共和國、南韓及以色列勝出(以色列後來轉為歐洲足協會員)。
1956年亞洲盃主場館在開幕不足一年的政府大球場舉行。雖然港隊佔有主場之利,可是姚卓然、莫振華、何應芬等大部分香港頂級球員均選擇代表中華民國出賽(詳情請閱此),而中華民國在東區決賽不敵南韓。因此香港隊只好以1950-51年球季神射手區志賢領軍,連同何祥友、林錦棠、陳志剛、司徒堯等球員出戰。1956年9月1日,香港對以色列的首場比賽,雖然港隊在11分鐘先開紀錄,但在體能、速度上均不及對手,結果以2-3落敗。
第二場對戰南韓比賽中,港隊靠鄧宜杰及高保強入球,先取兩球,可惜下半場韓國憑著一球世界波遠射及一球防守反擊,追成2-2平手完場。三日後港隊又以2-2打和南越,最終戰得兩分奪得季軍,是香港在亞洲盃至今最佳成績,而冠軍則是南韓。
1964年亞洲盃
1964年第三屆亞洲盃在以色列舉行,在第二屆外圍賽未能出線的港隊事隔八年後回到決賽週。在第三屆外圍賽中,香港分別打敗南越、馬來西亞,賽和泰國,成為中區首名。這次決賽週分別有主辦國以色列,上屆冠軍南韓及西區首名印度。雖然香港足總有設法阻止香港球員為中華民國效力,但曾效力英格蘭球會黑池的張子岱等香港名將依然選擇代表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自行退賽),於是香港以何祥友、李國強、郭榮等人為骨幹參賽。
最後,香港在1964年亞洲盃成績不如理想,分別以0-1、0-1及1-3敗於以色列、南韓及印度,只能得殿軍。賽後港隊前往歐洲參與多場友誼賽,分別與法國、西德及瑞典的球會作戰,均全戰敗。回程時又輸給新加坡,算是香港足球一個小低潮。
1968年亞洲盃
第四屆亞洲盃中區外圍賽是在香港舉行,與香港同組的有新加坡、馬來西亞、南越及泰國。為隆重其事,港督戴麟趾(Sir 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更出席開幕典禮及頒獎禮。港隊亦不負所托,先以2-0擊敗南越,更分別以3-1、2-0打敗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最後一戰對泰國,由袁權韜射入十二碼和鄺演英的入球取勝,四戰全勝成為中區冠軍,香港球員更高興得持著着香港旗繞場一週。
來到一年後在伊朗舉行的決賽週,對手分別有伊朗、緬甸、以色列、中華民國。又回到香港球員所屬的問題,雖然此時中華民國陣中的香港球員已大大減少,但還有羅國泰、黃文偉、陳鴻平等港籍球員。
此屆比賽香港取得一和三敗的戰蹟,更曾被以色列大炒1-6。至於香港與中華民國的大戰,則在5月5日舉行,香港由李國強先入一球,後被追和,全場以1-1作結。
自此之後,香港便再沒有打進亞洲盃決賽週,最接近的一次在1976年。當時在香港舉行的外圍賽,港隊一直與北韓爭奪小組第一。最後一場比賽,港隊與北韓大戰120分鐘,可惜十二碼大戰以10-11不敵對手,無緣決賽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