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利園和利舞臺——與「利」字有咩關係?

就算是今天,到銅鑼灣都會經過以利園和利舞臺為名的商場,連同希慎廣場,原來都同個「利」字有關。而這個「利」字,就是百年前的望族之一利希慎為名,也即是TVB 創辦人利孝和的父親。

利氏在銅鑼灣立足源於1923年,由利希慎以380萬購入東角山一帶。利氏在東角最為人知的就是兩個當時首屈一指的娛樂場所——利園遊樂場和利舞臺。

當年最新最抵玩的利園

在東角山上的利園遊樂場在1925年開幕,園內有劇院、酒樓、射擊場、飛鏢場等等遊樂設施,而且入場費兩毫,在當時來說市民也負擔得到。由於地理位置方便,設施又比較新,自然就成為香港最著名的遊樂場之一。

利園遊樂場正門(圖片來源:希慎興業)

除了讓一般平民chill 一 chill 外,同樣是上流人士招待賓客的地方,例如1927年港督金文泰便在利園接待賴際熙,賴際熙是前清政府官員和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的重要推手。不過自利舞臺成立後,利園的娛樂角色便漸漸淡出,只是不定期開放及讓電影拍攝取景。

利園的射擊場及酒家(圖片來源: 希慎興業)
前清遺臣賴際熙

利舞臺

利舞臺的建成一直以來都被形容是孝順的故事——利希慎的媽媽熱愛觀賞粵劇,但當時劇院集中在西環、上環。為讓母親不用長途拔涉去西環看戲,利希慎決定在東角興建一個劇院,名為「利舞臺」。事實上「利舞臺」是利希慎精心打造的一座現代劇院,是他對發展銅鑼灣願景的一部分。

利希慎請來建築師Michael Anthony Xavier師負責設計,用意大利歌劇院為藍本,利舞臺有著東西合壁建築特色。西式的主要是外觀,包括大理石外牆、圓形拱頂及室內的迴廊設計;東方特色則有圓頂的九條金龍金萡裝飾及舞台頂層的丹鳳朝陽雕刻、掛滿燈飾就像東方宮殿一樣。利舞臺的舞台可以360度旋轉,院內有三層觀衆席和自動轉換布景裝置,是當時香港最高級的劇院,共有1267個座位。

1930年代的利舞臺戲院
正在上演粵劇的利舞臺

利舞臺內還有一對對聯,是利舞臺舉辦對聯比賽的冠軍,皇仁書院中文教師李精一的作品:「利擅東南萬國衣冠臨勝地,舞徵詔護滿臺簫管奏鈞天」,兩句合起就見「利」「舞」二字。

在1941年日軍侵港時,利氏大宅受日軍炮轟,利家便短期在利舞臺後台居住。戰後在利舞臺戲院的經理吳慶塘努力下,利舞臺重新裝修,安裝新的銀幕和燈光設備以及舒適坐椅。

利舞臺的九條金龍裝飾圓頂(圖片來源:Hysan95)

睇大戲之外,利舞臺也有播放電影。三十年代末,香港興起西方電影,利舞臺亦跟上潮流,在1941年上映查理卓別靈的《大獨裁者》,而最後一套上映的西片就是阿諾舒華辛力加的《未來戰士續集》。

在紅館開幕之前,利舞臺也是舉辦演唱會及《香港小姐》選美比賽的場地。演唱會方面,鄧麗君在1976年至1981年期間,破紀錄地五次在利舞臺舉行個人演唱會,其他當時紅星羅文、梅艷芳、甄妮、汪明荃等都曾在利舞臺舉行演唱會,至1991年利舞臺便拆卸改建為利舞臺廣場。

銅鑼灣一帶除了利氏建成的不少歷史足跡,讓新舊融合,東角和利園區附近至今仍有不少舊鋪,例如以瑞士雞翼聞名的太平館餐廳、巴黎毛冷公司、國賓理髮公司等,在繁華市區之中,仍讓人記起舊時香港。

有70年歷史的巴黎毛冷公司(圖片來源:Hysan95)
本地遊

• 22 7 月, 2024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