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說香港史,分享香港歷史文化故事冷知識

【獅子山下】香港也用歌曲粉飾太平?

每當社會有危難或巨變,市民都難免會感到不安而需要尋找安慰。有人會以娛樂麻醉自己,有人會尋求宗教信仰,同時音樂亦是另一種安慰劑。可是不少人/政府亦會利用音樂能治療人的特性,用以粉飾太平和提供空洞正能量,讓我們回溯一下三段危難時期的音樂。

日治時期:街上播歌粉飾太平

香港淪陷初期,街上秩序大亂,燒搶殺掠樣樣齊。亦因戰爭緣故位於郵政總局的香港電台受到破壞不能運作,於是日軍竟然派出播音車在街上播放音樂,假裝生活如常。

1942年中,香港播放設備已回復正常,日軍在港設置香港放送局。放送局每日製作廣播劇、粵劇音樂以及日本傳統音樂,以體現大東亞共榮圈民族共和。

香港放送局播音通知(香港日報1943.11.30)
六七暴動後:強調經濟穩定社會

1969年左派爆發暴動,殖民地政府好不容易平息後急於需要修補社會撕裂,於是組織一系列娛樂的「香港節」,希望市民回復對香港信心及重新建立香港價值。

1969年商業電台便創作了《香港之歌》一曲,找來鄺天培作曲,鄒方里填詞。演唱歌手亦不是什麼明星、歌手,而是一班香港市民。他們通過面試後還要接受訓練,才能進行錄音。至於歌詞中出不時出現「維多利亞海港」、「民主」、「貿易」、「和平」,可見當時強調的價值權。

香港之歌(收聽按此

另一首用於強調香港核心價值歌曲,便是家喻戶曉的《獅子山下》。1970年香港電台製作實境劇集《獅子山下》,並且由顧嘉煇作、編曲,黃霑填詞,羅文主唱同名主題曲。

從《獅子山下》歌詞可見,強調「同舟共濟」建立香港「獅子山下」這種拼搏團結的身份認同精神。同時亦強調香港人是「同舟人」,需要「放開矛盾」,此亦是回應當時社會分成左右兩派的現象。

在70年代歌曲推出之時,由於歌詞比較深奧,而且香港市民對此曲感受不深,所以未有引起很大回響。直到80年代中後期,香港先後經歷由《中英聯合聲明》引起危機、移民潮及六四事件後,《獅子山下》一曲再次被提起,成為當時香港人建立身份認同及面對當前危機的安慰劑。

可是後來《獅子山下》一曲經常被政權引用來安撫市民不安、不滿的情緒。例如2002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宣讀政府財政預算案以此曲歌詞作結,呼籲社會同舟共濟,《獅子山下》便慢慢成為維穩象徵。填詞人林夕更直言:「現在我覺得獅子山下比粗口還難聽,是痲痹劑。」

《獅子山下》劇照
主權移交:反諷歌曲唱出社會現況

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和六四事件令香港人對前途信心跌至低點,殖民地政府製作的政治宣傳歌曲失去效力。例如1990年政府發起「香港心連心大行動」,其主題曲《凝聚每分光》由鮑比達作曲,鄭國江填詞,更找來許冠傑、譚詠麟、梅艷芳、葉蒨文、林子祥、徐小鳳及羅文等巨星演唱。可是歌詞中仍然是一再強調「拼搏」、「愛香港」、「新希望」等精神,並沒有回應市民心中不安,效果自然不佳

《凝聚每分光》效果欠佳

反而1991年由羅大佑作曲、花比傲編曲、林夕填詞、羅大佑和蔣志光合唱的《皇后大道東》一曲唱出不少人的心聲。歌曲中帶出大量當時社會現象,例如主權移交在即,人心惶惶、90年代初移民潮、港人不捨英治政府等等,以鬼馬方式諷刺時弊。既可反映港人心中無奈、憂心之情,又不拿空洞的正能量。

《皇后大道東》唱出不少人的心聲

歌曲是以用於粉飾太平,還是真的有打氣作用?留待各位自行判斷。

音樂香港文化

• 31 5 月, 2021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