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百多年前,香港市民如何緊貼奧運消息
第33屆夏季奧運會在法國巴黎舉行,相信你我曾對港隊的表演十分緊張,甚至會「機不離手」全程看直播。現在我們能時刻緊貼奧運賽事,但究竟香港是由哪年開始有收音機和電視直播奧運賽事,而百多年來的港人又是如何能夠緊貼奧運消息呢?
初期寂寂無聞
早期的奧運會是嶄新的東西,對香港當然毫不重要,要知道消息只能讀報,1896年時香港英文報章更是在首屆奧運會於希臘雅典閉幕後才報道它的消息。接着在法國巴黎和美國聖路易斯市的兩屆,報章更是沒有報道,因為奧運完全遭同場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搶走風頭。直至1908年,宗主國首都倫敦舉辦奧運會,本地英文報章才開始報道每屆奧運的情況。
開始無縫緊貼
不過奧運會直到1920、30年代才受香港華人的注意。本地中文報章在20年代初才開始作奧運相關的報道,例如中國有識之士上書要求中國派隊參與1920年的奧運等等。早年中文報章對Olympic Games有很多種譯法,例如亞(阿)林(令)匹克 、亞林比、國際運動會,後來才普遍定為世界運動會。
1932年首位中國運動員參與美國洛杉磯奧運,港人開始渴求奧運消息,中文報章多番報道該屆奧運會,而英文報章更是圖文並荗。
1932年起戲院更開始播放洛杉磯奧運的新聞影片,是港人首次能夠觀賞到奧運比賽盛況。當時新聞片抵達香港時,奧運已經完結約一個半月。隨着交通狀況的改善,二戰後的戲院在賽期中途已經能播放早期的比賽片段。
1936年中國隊出戰多個比賽項目,當中就有港人參與,例如游泳女將楊秀瓊、由球王李惠堂領軍的中國足球隊(22人名單,15名是港將,詳情可按此)。市民對奧運消息可謂如飢似渴,報章大幅報道奧運消息。而由於科技發展迅速,1920、30年代在香港的收音機可以接收本地和海外的電台,本地聽眾從此又多了一個渠道緊貼奧運消息。1936年的主辦國德國欲彰顯國威,廣邀各國媒體採訪,香港聽眾能透過德國、英國、中國官方電台聽到奧運的新聞,甚至是開幕禮的特輯。
奧林匹克精神落地生根
在戰後,奧運開始為港人所熟悉,不過由於港台沒有資源派員採訪,早期市民要收聽奧運消息均須依靠外地的電台,例如1948年倫敦再主辦奧運,香港聽眾是透過BBC海外頻道才能首次收聽開幕禮的英語直播。1952年香港首次派隊參加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港台所播出的港隊成員訪問也是因為團長碰到BBC的記者才促成的。1960年廣東話的開幕禮特輯也是港台記者身兼了BBC廣東話服務的特約記者身份,才得以赴意大利羅馬作報道(想聽特輯可按此)。
1964年奧運在日本東京舉行,香港有曲棍球球隊參賽,是港隊首次參加團體賽事(詳情按此),加上聖火傳遞曾經過香港,普羅市民非常關注奧運消息;商業電台更派出外勤組在東京作直播,香港市民終於能夠以廣東話聽到開閉幕禮及比賽的直播。
電視直播由全港矚目變成蝕本生意
雖然早在1957年香港已經有第一間電視台,但受廣播技術及地理所限,1964年東京奧運才首次有奧運片段在香港的電視上播出。受制於影片需要空運到港,加上奇怪的播映規限,收費的麗的映聲每次只能播放三分鐘的奧運特輯,內容還是前一日已由電台直播,自然令麗的受觀眾抨擊。
無線電視在1967年啟播,翌年墨西哥舉辦奧運。香港仍未能直播,片段是由倫敦空運到港,但該台仍播放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開幕禮,每晚更播放一小時特輯,並配上中文講述,讓普通市民也能大飽眼福。相對之下麗的雖然派出了攝製隊拍攝,但每日播映時間只有十五分鐘。
儘管1969年香港啟用了衛星接收站,能夠直播世界各地的盛事,但1972年西德慕尼黑的奧運香港電視台仍未有直播。(當年奧運會發生恐怖襲擊,港隊曾被困,詳情按此)
在1976年,香港三間免費電視台之間競爭激烈,所以儘管加拿大滿地可奧運的盛況往往是在本港晚上,甚至深夜上演,但香港觀眾終於能夠免費收看衛星直播。不過到了1980年,由於蘇聯莫斯科奧運受西方國家及兩岸三地抵制,最終亞洲廣播協會亦取消傳播合約,無線決定只在新聞中報道奧運消息,未有直播。
在娛樂未有現在這麼豐富的年代,奧運節目大受觀眾歡迎,電視台往往能賺取大筆廣告費。1984年7月,無線與亞洲電視達成口頭協議,兩台將聯合洽購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播映權。由於最終奪得播映權的體運傳訊與亞視合作,亞視變相奪得獨家轉播權,引起無綫不滿,更入稟指亞視違反協議,最後亞視被英國樞密院判敗訴。故此自1988年起市民通常看到的直播,其實是兩台透過亞太廣播聯盟代為競投播映權再聯合廣播。
不過隨着娛樂選擇愈來愈多,加上自2008年起奧運國際奧委會也推出了新媒體直播權(當年有線寬頻就獨家提供網上直播),在一機在手就稱霸之下,今時今日電視台播放奧運會已成蝕本生意,例如獨家播放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無線,就未能收回1.5億元的成本。港人自2021年起就只能靠政府出手購入奧運及殘奧的播映權。